天才一秒记住【品书库】地址:https://www.pinshuku.cc
《左传·哀公二年》:“简子巡列,曰:‘毕万,匹夫也,七战皆获,有马百乘,死于牖下。
群子勉之,死不在寇。”
这是晋国和郑国开战前夕,晋国的国卿赵简子巡视军队,拿普通人毕万为例,说他虽是一个匹夫,但是跟随晋献公征战,七战都有功,被封为拥有百乘之地的卿,而且“死于牖下”
。
赵简子鼓励将士们努力,未必就会死在战场上。
杜预解释说:“死于牖下,言得寿终。”
为什么“死于牖下”
就意味着寿终正寝呢?
《说文解字》:“牖,穿壁以木为交窗也。”
段玉裁解释说:“交窗者,以木横直为之,即今之窗也。
在墙曰牖,在屋曰窗。”
这是说:“牖(yǒu)”
是开在墙上的窗,“窗”
是开在屋顶的天窗。
段玉裁又说:“古者室必有户有牖,牖东户西,皆南向。”
古时房屋坐北朝南,门在西,牖在东,当然也都朝南,便于阳光照射进来。
北墙上开的窗叫“向”
,不过也有叫“北牖”
的。
古时病人卧床,通常要在北牖之下,死后才迁到南牖之下,即郑玄所说:“疾时处北墉下,死而迁之当牖下。”
当牖即南牖。
这是为了便于“沐浴而饭含”
。
“饭含”
是丧礼之一,用珠、玉、贝、米等物纳于死者之口,这就是所谓“饭于牖下”
。
然后是以下一系列仪式:小敛(沐浴、穿衣、覆被),大敛(将尸体入棺),殡(停放灵柩),祖(祭礼),最后才是下葬。
死在自己家里,“饭于牖下”
,因此“牖下”
、“死于牖下”
和“老死牖下”
都借指寿终正寝。
同时,因为寿终正寝属于自然死亡,因此“老死牖下”
又用来比喻终生碌碌无为,比如《金瓶梅》第四十七回:“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,桑弧蓬矢,不能邀游天下,观国之光,徒老死牖下,无益矣。”
古时男孩儿出生后,要用桑木作弓,蓬草作箭,射天地四方,表示男儿志在四方,这就叫“桑弧蓬矢”
,否则白白老死牖下而毫无益处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